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时代文明实践 > 详情信息
巴南: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把教育融入生活实践
  • 看巴南
  • 2024-01-09

为进一步推进“双减”政策,贯彻落实“五育并举”要求,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巴南区教委坚持研学结合,主动作为、大胆创新,将“养成教育”作为推动“双减”工作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,实施“校村共建”模式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劳动实践教育。



2023年11月24日,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,世贸小学的6名教师、30名学生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教室,而是远赴位于丰盛镇油房村的一处闲置荒地,上一节田间地头的种植课。


挖坑、插苗、压土、浇水……在农技员的指导下,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油菜秧苗的栽种方法,热火朝天地干起来。大家在亲手操作、亲身体验中收获了劳动的乐趣,也学到了农业知识。


 

这是区教委实施“校村共建”模式的一个缩影。

 

“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,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,导致闲置撂荒地的产生。我们就在思考,为何不利用好闲置地,把它打造成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既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问题,也解决了学校师生缺少研学基地的问题。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
这一想法很快得到相关镇街和学校的大力支持。于是,在全面推进和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过程中,区教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,与6个镇街达成闲置土地资源“校村共建”劳动实践教育合作,将学校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形成具有教育延续性的劳动实践教育模式。


 

在家长赵敏看来,巴南区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举措十分必要。“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辛苦,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,使他们懂得尊重劳动、珍惜劳动成果。”


同时,学校还构建家校合作、师生同耕、学科融合的劳动课程模式,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各个学科教学中,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,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
“目前,全区已有31所中小学与镇街建立了‘校村共建’合作模式。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,下一步,巴南区将持续整合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各方力量,拓宽劳动实践教育途径,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氛围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(记者宋文励)



  • 重庆市巴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
  • 重庆市巴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  • ©2021-2023 版权所有 © 巴南文明网 渝ICP备2021006742号-1 All Rights Reserved.
关注我们
    • 巴南文明网
      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