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先进典型 > 详情信息
“脚踩在土地上,我感觉很踏实”!河南小伙儿扎根巴南当“村官”
  • 看巴南
  • 2025-03-06

初春时节,在鱼洞街道仙池村休闲垂钓园内,粼粼波光与蓝天白云相映,垂钓者列坐一排,静心等待起竿瞬间的那份喜悦。



“看到有钓友在朋友圈推荐,今天我就过来体验了一把。这里钓鱼环境很好,还可品尝美味的自助烧烤,真是不虚此行!”游客李勇说。



仙池村是有名的“桃子村”全村超50%的村民依靠种植荣膺国家地理标志的“巴南仙池香桃”,实现了增收致富。而2024年起,仙池村的乡村垂钓旅游在一名“村官”的助力下,也火了起来。


这名“村官”就是仙池村村书记助理黄建辉。



黄建辉出生在河南省息县农村,不到10岁就开始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,一直到上大学。但毕业后的黄建辉发现,儿时美丽的乡村记忆正在他的生活中渐渐远去,特别是很多村民“宁愿当农民工而不愿当农民”的现状,更是激发了他扎根农村,建设美好乡村的倔劲儿。


“要回农村,就去祖国最需要的西部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村成为美丽家园。”这是黄建辉日夜所思的村官梦。2024年6月,他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后,报考了重庆定向选调生,并被选聘为仙池村村书记助理。



初到仙池村,黄建辉便发现,虽然村里的香桃产业已经创出了一片天地,但依托桃产业打造的乡村游重点项目——垂钓园才刚起步。


垂钓园设施虽全、环境也佳,却因缺乏宣传无人问津。看着村民们期盼发展的眼神,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让垂钓园焕发生机。



然而,摆在他面前的是重重困难。首先是语言不通,当他与村民沟通时,常常是“鸡同鸭讲”,于是他就经常去村民家串门,去田间地头和村民讲政策、听他们拉家常,学习方言;其次是村里情况不熟悉,他就利用周末时间拿着地图,借助手机导航,一次次地穿梭在田间小路,记住沿途的标志性建筑。


黄建辉明白,要想宣传效果好必须做出高质量短视频。于是他连续多日蹲守在垂钓园,拍摄最美的画面。清晨,他捕捉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的美景;傍晚,他记录下游客们满载而归的喜悦笑容。他还深入挖掘垂钓园背后村民们辛勤付出的故事,将这些感人瞬间一一收录进视频,发到网上,积累了一定人气。


经过3个月的努力,一场别开生面的垂钓主题活动终于成型。黄建辉协助村两委班子,邀请了周边城市的垂钓爱好者,还组织村里的垂钓高手现场展示技艺,设置了丰富有趣的比赛环节,如亲子垂钓趣味赛、限时钓大鱼挑战赛等。


在那之后,仙池村的垂钓产业名声大噪,游客纷至沓来。“通过举办垂钓大赛,还有小黄的线上短视频推广,打出了垂钓园的名气,吸引了游客。现在周边的采摘园、柴火鸡、自助烧烤等农家乐和餐饮也被带动起来,初步形成了多业态的乡村旅游小片区。”仙池村党委书记封先勇介绍。


看着村里的变化,村民牟春富激动地说:“这小黄,远离家乡来帮我们,吃了不少苦,没有他,我们村不可能每天有那么多游客来!”


黄建辉却谦逊地表示,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他说:“脚踩在乡村的土地上,会有一种真实、踏实的感觉,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。”


如今,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仙池村徐徐展开,但黄建辉又“闲不住”了。他协助仙池村党委,已经给村里规划了新“蓝图”——在垂钓园周边开发特色餐饮、打造水上乐园、搭建露营基地、发展庭院经济等,推动形成集垂钓、观光、娱乐、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,让每一个走进村子的游客都能“留”下来。


  • 重庆市巴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
  • 重庆市巴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  • ©2021-2023 版权所有 © 巴南文明网 渝ICP备2021006742号-1 All Rights Reserved.
关注我们
    • 巴南文明网
      微信二维码